3輛自行車、5個水壺、21個收納盒、若干個柜子,嚴重的囤物癖讓這個家看起來像個超負荷的倉庫。
本期接受改造任務的設計師梁建國
是如何解決這一系列難題的
讓我們一起去看看
亮點一:廚房大變樣 做菜再也不折騰
老姜家的廚房只有3平米,甚至都沒有抽油煙機,唯一的操作臺才50公分,做飯時切菜就得去房間的小圓桌上進行,剁排骨甚至得去外面院子的地上。做一次飯,要屋子和廚房來回折騰很多次。而廚房和房間之間沒有直接的連接,必須穿過無遮擋的院子,晴天還好,一旦遇到下雨的天氣,吃頓飯就是難上加難。
設計師將廚房由室外搬進了室內(nèi),這樣再也不用遭遇雨天來回穿梭的境況了。重新打造的廚房不僅安裝了抽油煙機,寬大的操作臺也解決了切菜的問題,做一次飯來回跑很多趟的麻煩也給省掉了。
亮點二:玻璃幕墻+天窗 巧解采光難題
姜家僅有的采光點是朝東的房門以及南墻上的一窄條小窗,還被自建的廁所遮擋,光線根本無法有效的引入屋內(nèi),所以即使外邊艷陽高照,屋內(nèi)也是一片漆黑。在這種常年室內(nèi)靠開燈也依舊昏暗的情況下老姜還得了飛蚊癥玻璃體渾濁。
設計師采用了透明的玻璃幕墻,最大限度的引用了采光,使得整個客廳就像一個陽光房一樣,待在這里心情也跟著變得明媚。而玻璃天窗則安裝了電動隔熱窗簾,用來隔熱和防曬。這樣,老姜一家徹底告別了“暗無天日”的窘狀。
亮點三:兩米畫案展技藝 讓大哥重拾自信
老姜的哥哥由于行動不便一直蝸居在一個堆滿了雜物的15平米房間里,這么多年來,老人唯一解悶的方法就是畫畫。他一直最愛畫馬,老人說,希望自己哪天能夠掙脫桎梏,像馬一樣自由奔跑。然而他作畫的地方,卻是一個不到50公分的小凳子,根本無法鋪開筆墨紙硯。
為了讓老姜的哥哥心靈有個寄托,設計師為他專門定制了一條長度兩米的畫案,這樣哥哥就有了一個足夠的地方來施展自己繪畫的技藝。這對由于行動不便而常年待在家里的老姜哥哥來說,無疑是一個重拾自信的好方法。
亮點四:改造凌亂臥室 上廁所不再犯難
由于地方狹小,老姜夫妻房間的床有一面是靠墻的,因此每天晚上起夜,任阿姨就得從老姜身上爬過去。上了年紀后,著實不方便。對于任阿姨而言,她最大的夢想就是什么時候起夜可以不用翻。
然將老姜夫妻的房間面積縮小了,但并不隱藏日常居住及收納。最讓任阿姨欣喜的是,設計師在床兩邊都留出了區(qū)域,以后晚上起夜,再也不用從老伴身上爬過了,任阿姨多年的心愿總算達成了。
亮點五:新增戶外平臺區(qū) 告別被單里穿梭的尷尬
原本老姜家是沒有陽臺的,所有的衣服和被單等都只能在院子里晾曬。趕上天氣好,就在院子里拉上各條繩子,一路曬開。于是尷尬來了,每次家里來人,就得在各種被單和衣服里穿梭。
在新蓋的廚房外側,設計師增加了一個戶外樓梯,可以到達房頂。這里為一家人晾曬衣服提供了足夠的空間,老人再也不用把衣物被單搭在院子的走道里,一家人也避免了在被單里穿過來穿過去的尷尬。
最終,設計師由于公務出國沒能出席老姜家的收房,但是設計師在改造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用心有目共睹。
房間的裝飾畫由老姜大哥自己的畫作翻拍而成,而客廳沙發(fā)上方的掛畫則是老姜的攝影作品,這兩幅畫作與家里的風格十分的和諧統(tǒng)一。
可做收納、也可隱藏的樓梯,以及庭院里的樹、水缸里的植物等等,一系列實用的設計構成了整個家古樸清雅的風格。